1月4日上午,海男长篇小说《梦书:西南联大》首发仪式暨作品研讨会在我校国际交流中心国际厅举行。本次会议由云南师范大学、云南省作家协会、安徽文艺出版社主办,文学院承办。云南省文联党组书记、作协主席黄玲女士,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当代文学室主任、研究员陈福民,著名文学评论家、南开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李锡龙教授,安徽文艺出版社副总编岑杰,《梦书:西南联大》责任编辑韩露,云南省作协副主席、昆明市作协主席张庆国,云南省作协副主席胡性能,云南大学文学院宋家宏教授,云南民族大学黄玲教授,云南人民出版社编辑部主任海惠女士,《大家》杂志副主编周明全,玉溪市作协主席杨扬等著名作家、评论家,以及我校党委书记饶卫、校长蒋永文,副校长安学斌,校党委委员、党委宣传部部长杨顺清等领导及学校各部门负责人、文学院领导出席了首发仪式。媒体代表、校内外师生代表共100余人参加了活动。首发仪式由安学斌副校长主持。
蒋永文校长在首发仪式上致辞。蒋校长指出,自2014年12月海男教授在云南师范大学设立工作室以来,便倾注生命与激情关注和书写西南联大。期间,出版了国内第一部用长篇诗歌的形式书写西南联大的长诗集《穿越西南联大挽歌》,而《梦书:西南联大》是海男教授继长诗集《穿越西南联大挽歌》后推出的又一力作。蒋校长表示,举行《梦书:西南联大》的首发仪式和研讨会,既是对海男教授辛勤而富有成效的创作劳动的尊重,更是一次对西南联大的特别追忆、深刻缅怀和重新认识,也为即将到来的西南联大在昆建校暨云南师范大学建校80周年纪念活动拉开了帷幕。蒋校长希望海男教授未来可以创作出更多以云南师范大学校园生活和西南联大历史为题材的有影响力的作品,使联大精神及文学传统得以弘扬,为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增添精彩华章。
云南省文联党组书记、作协主席黄玲女士高度赞誉了海男教授身上体现出的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精神。黄玲女士认为,由西南联大后裔的云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海男女士来完成西南联大的文学书写,是云南作家的一种使命,也是云南作家的担当。《梦书:西南联大》一书是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力作,是鉴定文化自信,振奋民族精神的好作品。同时,黄女士强调《梦书:西南联大》被纳入了云南省“十三五”文学重点创作选题,该书的出版发行,有利于延续联大的教育传统,弘扬联大的人文精神。
安徽文艺出版社副总编岑杰对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提供平台表示感谢,认为《梦书:西南联大》一书以真实的历史为框架,以抗战流亡、教育契机、青春热血、缅北之殇、离别永忆等重要的史料元素环环相扣,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是一部向世界说好中国故事的精品力作。
《梦书:西南联大》作者,著名作家,云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海男坦言:《梦书:西南联大》所叙述的均是从联大历史中衍生出来的故事。之所以称之为梦书,是因为只有梦可以用多种形式的结构捕捉过去、现在和未来。她表示,与这个梦的缔结,源于自己有机会走进原西南联大的校址,即云南师范大学。海男教授深信:书中的每一段叙事都已替代自己的灵魂守候着敞开而隐蔽的时间。
随后,学生代表为《梦书:西南联大》作者海男献花。
接着,云南省文联党组书记、作协主席黄玲女士,云南师范大学饶卫书记为《梦书:西南联大》样书揭幕,与会嘉宾上台共同见证。
首发仪式结束后,文学院院长胡彦主持了《梦书:西南联大》作品研讨会。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陈福民、南开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李锡龙教授、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胡性能、昆明作家协会副主席张庆国、云南民族大学文学院黄玲教授、玉溪市作家协会主席杨扬、《大家》副主编周明全、云南大学宋家宏等与会作家、评论家分别从不同视角和不同研究领域就《梦书:西南联大》进行了深度探讨。通过讨论,专家们达成以下几点共识:一是对海男式的语言表达、题材选取、叙述方法和该书的史料价值给予很高赞誉,并以“在小说的躯干上开满诗歌的花朵”评价海男式的创作;二是高度评价了我校积极将著名作家引进校园的重要举措,认为此举措具有长远眼光和包容性:一来作家可以繁荣校园文化、扩大视野;二来校园文化生活滋养作家、成就作家;三是认为《梦书:西南联大》一书的出版具有原创性、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对我校进一步继承西南联大文脉以及促进当代文坛的繁荣具有积极意义。
北京大学中文系陈晓明教授发来贺词,认为海男教授以她独特的诗意笔法,书写西南联大传奇,感人至深。材料的详实与故事的细致,融入西南风土民情,小说展现出瑰丽的历史画卷。
最后,安学斌副校长作总结讲话。安副校长代表学校感谢海男教授的辛勤付出,指出《梦书:西南联大》是师大自己人首次书写的小说,也因《梦书:西南联大》一书的问世,使联大的形象、历史、身影更加清晰可见。同时,安学斌副校长表示《梦书:西南联大》中所塑造和弘扬的西南联大文化、西南联大精神将成为师大校园文化精神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悉,《梦书:西南联大》写作历时2年,全书6个章节共25万字,是海男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收集了大量最新史料,以一位身穿蓝花布裙的西南联大学生的视角,用诗性的语言与文字,呈现出西南联大独特的人文风貌和精神追求。这部穿越战乱的人文史诗,穿插了他们的爱怨、情泪、青春与爱国的激情,同时又细腻地呈现了西南联大独特的人文风貌和精神追求,激情、悲壮、可歌可泣,具有丰厚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
(文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