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正文

终身树人周荫阿

2020-11-20

     

p2_b.jpg

周荫阿,号铭西,1903年6月28日出生于河北安国,中国民主同盟成员,是我国早期从事无线电技术及教学工作的先驱者之一。1924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9年毕业于巴黎中央无线电学校,通晓法文。回国后先后在东北大学、齐鲁大学、西南联大及昆明师范学院、云南大学任教,著有《无线电实验》《超外差收音机修理》《真空管学》等书,1983年12月22日在昆明病逝,享年81岁。

  赴法勤工俭学

周荫阿出身于没落地主家庭,到他出生时,他们兄弟姐妹已达7人,上有两个姐姐和四个哥哥,自己在家中排行最小。一年,父亲与一个同村人打官司,为了求得公平,官司倒是打赢了,家里的土地却被卖掉大半。

周荫阿的父亲也是一个读书人,没有取得功名的他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一心一意要把他们培养成才。1918年,他把最幼的周荫阿送进了北京私立育英学校念高小。第二年,周荫阿考入了保定私立育德中学工科第一班。1924年2月,周荫阿的父亲再次变卖土地,凑足了路费,送周荫阿和三哥、四哥去法国勤工俭学,一面学法文,一面做工。周荫阿的两个哥哥年龄都已不小,学业上已耽误不起,周荫阿只好退而求全,专心做工供两个哥哥念书。周荫阿由此于1924年2月至1927年底在巴黎西特来诺汽车工厂做了一个青年工人,到冬季时终于得以上夜学,开始学习法文电学和无线电。

1928年初,周荫阿成为巴黎中央无线电学校的一名学生。一年的学业生涯结束,又只能做工供念书。三哥在巴黎时平时太节省,营养跟不上而染病去世。不久,四哥也在毕业时染肺结核回国,没多久也去世了。此时,周家兄弟五人,陆续亡故,只剩周荫阿一人了。为了安慰晚年丧子的父亲,周荫阿在巴黎百代公司无线电厂当了三个季度的工人后,只身回国。

回国前,百代公司欲请周荫阿做公司在中国的买办,周认为自己的长处与志趣并不在此,于是受聘前往沈阳,在东北大学工学院电机系任讲师,讲授无线电课程。1933年7月,周荫阿离开东北大学,进入失业状态。1934年8月开始,又受聘齐鲁大学理学院无线电专修科作讲师,教授电学和无线电学课程。1935年,父亲在家中无人照管,周荫阿只好将父亲接来同住,家中薄田七亩和平房六间便交给五堂兄自耘自食。这年,他的《无线电实验》一书作为“大学丛书”之一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此时生活较富裕,每年三百多银元的著作版税不但使生活不再紧张,而且还在抗战前一年由其父带回七百块银元到家里,赎回田地十三亩,供父亲一人在家乡经营。期间,于济南高中任物理教师。1937年10月后到1938年底,周荫阿再度处于失业状态。

  在西南联大任教

1939年1月,周荫阿只身来到昆明,受聘西南联大工学院电讯专修科,任教授并兼电讯专修科教务主任(每月收入约200元),在处理教务的同时担任真空管学和无线电学教学任务。1942年8月,由副教授晋升为教授,翌年7月开始兼任电讯专修科主任。其间,1940年,父亲病故,夫人田纫兰只好带孩子回乡,靠租土地给农民维持生活。

抗战时期,周荫阿和不少联大教授一样,面临物价日益暴涨的考验。1941年11月,他与蔡维藩、吴韫珍等教授签名响应校常委提议,要求政府提高薪金:“敬启者,抗战以来,仝人等随校辗转湘滇四年于兹,努力教学,未敢或懈,献身国家,固未计及个人身家之利害也。年来物价日增,维持生活日感艰难,始以积蓄贴补、继以典质接济。今典质已尽,而物价仍有加无已,生活程度较战前已增加二十余倍。但仝人等之薪给始则七折八扣,迄今收入尚未倍于战前。同人等一家数口,负担綦重,今已罗掘俱穷,告贷无门,若不积极设法,则前途何堪设想。为此特恳钧座从速召集全体教授大会,共商办法。是所至祷。”

1943年,田纫兰终于带孩子来到昆明团聚,生活十分艰苦,孩子只有轮流停学。此时家中田地与房屋又再次交给堂兄收管,夫人田纫兰在西南联大生产合作社任三月余副经理,每月可得25美元工薪。周荫阿在西南联大的收入不算丰厚,依然靠版税小补生活。

  在西南联大期间,周荫阿除了完成日常教学管理,兼任云南大学电讯专修科主任和中法大学理学院教授外,还指导完成了石佛铁路筹备委员会的无线电设备安装工作,参加了留法比瑞同学会和留美同学素友社。1941年11月起,昆明市青年会与中华业余无线电协会昆明分会合办二十余人规模的无线班,以训练无线电通讯及修理人才,其中第四讲为“真空管”即由周荫阿担任。

在教育教学方面,周荫阿非常重视电讯专修科学生的素质培养,特别是要求学生把学业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在1940年9年10日编印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电讯专修科1940年级同学录》中,周荫阿给毕业的首届电专同学的题词中写道:“国难方殷,无容苟安;用其所学,勿傲勿漫;严守纪律,切忌敷衍;精诚团结,勇往直前。”寄托了他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周荫阿亲自带头,在黑龙潭的龙泉观带领师生研究无线电,进行无数次实验。他与师生一起到西山,进行野外调查,一连七天,使师生真正认识到“通信利器,首推无线电”,做好无线电研究与实验,在今后可实现战后工业复兴,在当前也有利于战时消息传达。毕业于西南联大电讯专修科的各届学生,后来成为了新中国电讯行业的中坚力量。

在西南联大电讯专修科,有一群来自四川的贫家子弟,到春节时无法回家,周荫阿便嘱爱人多做一些饭菜,把这些学生请到家里来吃饭。作为客人,这帮四川学生和周荫阿一起在堂屋吃正席,几个子女却只好委屈在厨房吃饭。

1946年2月,周荫阿等110名西南联大教授发表了对东北问题的宣言,对国民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有关条款表示反对,提出:“中国领土必须完整,主权必须独立,关于收复东北,政府必须遵守这一最高原则。”表现了联大知识分子的一腔爱国热忱。

  留昆期间生活清苦

西南联大复员北返时,决定留查良钊在昆明主持留下来的师范学院。而此时周荫阿也收到去沈阳接收东北大学的使命,终因太喜欢昆明的天气而不愿去。查良钊得知,特别通过梅贻琦请周荫阿在昆明师范学院协助他,周荫阿欣然应允,于1946年8月起任理化系教授兼总务处总务长,参与开展联大与昆明师院交接工作,翌年任系主任。

联大之后的留昆期间,周荫阿长期过着清苦的生活,直至去世也没有留给子女一份像样的遗产。1950年4月12日,担任昆明师院总务长的他曾致函昆明师院附小领导,申请缓交子女周国俊、周国华二人的学费。他在申请函中有这样的话:“贵校六年级学生周国俊、五年级学生周国华,本应于今日下午(注册最后时间内)注册交费,奈因家庭经济困难,盖本人一向服务教育界,完全靠薪水维持六口之家,生活清苦,至今仍为两袖清风。又逢中小学同时开学之时,该两生之姊上附中,计三人之学费与书费,即一月全家一餐不进亦不足其三人所需之数额。”

1952年2月11日至4月18日,周荫阿参加了石屏县土地改革运动,担任大队长。1953年10月起,周荫阿任昆明师范学院物理系教授兼总务长,并于1956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为中国物理学会昆明分会的发起人之一。1973年,周荫阿病休。

1982年,在云南省物理学会庆祝中国物理学会成立五十周年学术报告会上,周荫阿作为从事物理教学及科研工作四十年以上的专家,受到了表彰。他的生平事迹,已载入《云南辞典》(1993年,云南人民出版社)、《五华区志》(2019年,云南人民出版社)等书刊。

周荫阿去世后,有人以“终身树人”评价他的一生,并有联语赞云:“南北星月毕生心血育桃李,古今师德长留风范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