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师范大学校内的西南联大旧址时指出:“教育要同国家之命运、民族之前途紧密联系起来。为国家、为民族,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学习的动机。艰苦简陋的环境,恰恰是出人才的地方。我们现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有历史感责任感、志存高远的时代新人,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82年弦歌不辍,云南师范大学校友从母校走向社会,在不同时期、不同岗位为国家的各项事业辛勤耕耘、坚守奉献,涌现出一批政界精英、学界名人、商界人士,更有数以万计师德高尚、学术精湛的人民教师。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云师大校友们的熠熠人生,感受他们“刚毅坚卓”的云师精神,云南师范大学校友会开设“校友风采”栏目,每期介绍扎根边疆、默默奉献的杰出校友,展现云师人坚韧不拔的精神、突出的专业成就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以激励青年一代云师人奋发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本期聚焦云南师范大学2005级体育学院校友赵云松。
★校友简介★
赵云松校友曾就读于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我对一线救援工作充满热爱,这是人生真正的意义”,这是赵云松常说的一句话。毕业后,经过多重考核,于2009年入伍,成为一名消防员。2010年6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现任云南省昆明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一站政治指导员。入队11年,先后参加火灾扑救和各类灾害事故处置2000余次,成功抢救人员生命90余人,直接挽回人民财产数十万元,受到了国家局、驻地党委政府和所在大队的高度赞誉。先后获得个人“二等功”、个人“三等功”、“抗洪抢险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2016年荣登“中国好人”榜。
★冲一线抢救生命★
2016年8月27日16时许,昆明市官渡区凉亭中路一名男童掉入路边排水涵洞中,生死不明,过路群众发现后立即向附近的凉亭消防中队进行求救。接到群众求救后,赵云松立即带领兄弟们赶到现场救援。水下情况不明,此时落水男童已经被浑水淹没了几分钟。时间就是生命!赵云松立即跳入近2米深的积水涵洞中搜寻落水男童。
由于水面距离洞顶只有10多厘米,越往里面积水与桥顶的距离越接近于零,根本没有换气的可能,只能潜入水底憋气搜索。每前进一步都要耗费大量体力和氧气,只能依靠双手在水中摸索,搜寻工作十分困难。就在岸边围观群众也开始为赵云松担忧焦急的时候,突然见他从积水中探出头来,怀里抱着之前落水的男童。此时的孩童呼吸全无、心跳全无、脉搏全无,情况危急,命悬一线!
“快打120、快打120!”上岸后的赵云松大口喘着气,不停地呼喊身边的战友。男童被救上岸来后,已经脸色发紫,身体冰凉,生命体征消逝,围观群众都认为孩子已经凶多吉少,纷纷发出惋惜之声。由于体力消耗过大、缺氧时间过长,此时的赵云松早已浑身湿透、筋疲力尽,但眼见一个幼小的生命即将消逝,赵云松结合自身掌握的急救知识和多年参与救援实战经验,对孩子实施了抢救。他将小孩头朝下脚朝上趴在自己腿上,用手将小孩口鼻中的异物清除干净,让另一名战士轻轻地拍小孩的背部进行控水。但是随着抢救的进行和时间的流逝,大家都觉得孩子溺水时间过长已经救不回来了,赵云松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决不放弃的决心,在经过十多分钟的不懈努力之后,小孩体内的积水终于从嘴里的吐了出来,渐渐有了微弱的呼吸。最终,赵云松这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成功将男童从死神手里面救了回来,挽救了一条幼小的生命。
★精武强基,争当“行家里手”★
赵云松今年35岁,13项基础体能和业务科目能够全部优秀,其中9项能够拿满100分。在昆明支队,特勤一站历来是培养锤炼业务尖兵的“基地”和“摇篮”,这与赵云松长期坚持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摔打锻炼队伍密不可分。
坚持每天“2个3小时”强训模式,持续保持每天3小时体能训练、3小时专业技能训练的常态化训练标准,夯实体能技能基础;坚持“3个1”训考模式,每周一考核、每月一竞赛、每季度一比武,营造比学赶帮超训练氛围;坚持“精益求精”特训模式,紧贴实战需要,通过开展液压扩张器“夹鸡蛋”“徒手爬绳”“盲打绳结”等高难度自创课目训练,锤炼指战员战斗意志品质。建站来,一站2次指派出国交流比赛,5次接待外国来访嘉宾,13次代表云南消防救援队伍参加全国比武竞赛,被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表彰4次,被总队表彰12次。作为教练兼队员,赵云松连续6年参加全省岗位练兵大比武,取得4次团体第一、2次第二的优异成绩。
特勤一站是云南唯一一支石油化工火灾扑救和危化品泄露处置的省级专业救援队伍。特殊的职能任务要求指挥员必须练就科学高效、专业精准的过硬本领。2020年4月3日,昆明安宁市装载32吨“一正丁胺”剧毒物质的槽车发生泄露,泄漏点地处交通要道,距安宁老城不足2公里,且处于上风方向,剧毒蒸汽一旦随风飘散,后果不堪设想。赵云松带领5名突击队员,身着全封闭重型防化服,携带堵漏工具,冒着中毒和爆燃的巨大威胁,持续5个小时在重度危险区域对槽车罐体实施降温稀毒、关阀堵漏。这次战斗,没有一名人员中毒受伤,没有一寸地面被泄露物污染,赵云松用专业精准的实战指挥能力和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避免了一场重大恶性毒气泄露事故的发生。
★无畏逆行,“一马当先”★
特勤消防是消防救援队伍中的“特种部队”,在攻坚克难时始终发挥着尖刀和拳头作用。作为特勤消防一线指挥员,赵云松同志始终站在前、冲在前,争当尖刀上最锐利的刀锋。12年来,他参加火灾扑救和各类灾害事故处置2000余次,抢救群众生命90余人,挽救财产上千万元。
2014年8月3日,云南昭通鲁甸县发生6.5级强震,苍生泣血、天地变色,赵云松带领突击队员千里驰援,10天9夜转战5个重灾区,51处灾害现场,征程3000多公里,准确搜索定位被埋压人员56人,成功营救5名幸存者。在李家寨村委会搜救中,为避免机器设备对被困人员造成二次伤害,他在仅能容一人的狭小空间里硬是用双手从废墟中将95岁老人的遗体挖了出来,手套磨破,指甲开裂,鲜血淋漓。
2020年5月9日,昆明安宁市青龙街道发生森林大火,烟雾遮天蔽日、火势发展迅猛。为防止山火入厂进村,他带领20名指战员死守2个厂区重点保护区域,5天6夜的鏖战中,他没有离开过火线警戒区一步,面对高温烈焰,他和战友们寸土不让、寸土必争,不敢、不能、也不会退缩一步,持续不间断地射水降温,用躯体和意志构筑起了一道坚实的生命防线。
2021年3月26日,昆明市嵩明县某在建高层住宅突发大火,逐步蔓延形成立体燃烧,威胁到周边建筑,建筑外立面脚手架和建筑模具纷纷掉落。由于该建筑属高层在建住宅,各项设施设备尚未完工,高喷车在外围难以举升到着火楼层实施有效灭火,赵云松带领15名突击队员背负空气呼吸器,携带水带水枪和破拆工具等装备,冒着浓烟烈焰、高空坠物和建筑物倒塌的危险,用超常的耐力和惊人的意志徒步从一楼沿楼层铺设水带至32楼实施内攻灭火,及时控制住火势,避免了火烧连营的重大损失。
★舍小家,为大家★
赵云松校友在工作中,刻苦钻研消防业务,苦练军事技能,是指战员眼中的战训专家,也是大家眼中的“拼命三郎”。接警出动时,总是冲在最前面,遇到危险情况也总是第一个挺身而出。在生活中,妻子带着年幼的两个孩子在红河州生活。
赵云松说,自己与家人处于异地状态,平时单位事情多,尤其是战备时期,通常几个月都不能回家一次。“为了让家人放心,赵云松每天早上都会与妻子通话,告诉她出警情况,并询问了解家里状况。”
“赵云松是一名消防员,也是一名父亲,很多人遇到了这种情况都会跟赵云松一样坚持。”赵云松说,能救活孩子自己很欣慰,这是对生命的尊重。
长期扎根基层中队执勤备战,高频次的灭火救援行动,使得他们夫妻聚少离多,他顾不上“小家”,一心扑在中队的教育管理和执勤训练上,心中怀揣的是兄弟战友,身上承载得是消防事业,他放弃了与自己“小家”团聚的时光,默默守护着万千小家组成的“大家”,用自己的坚守换来“大家”的祥和安宁,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基层指挥员对消防事业的忠诚、责任、使命和拼搏精神。
“平时工作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紧急关头豁得出”,这就是赵云松同志的真实写照。职责催人奋进、使命召唤未来,赵云松在无数次血与火、生与死中诠释了使命和担当,谱写了一曲曲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新时代赞歌。
时代在变,责任和使命不变,赵云松校友将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在新时代的伟大改革征程中,带着责任、使命、荣誉、拼搏的昆明消防精神,立足新岗位、肩负新使命、再立新功绩,为云岭消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